星空体育(欧洲杯·China)官方网站-Unified Platform

新闻中心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重磅!河南圈定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 2020年产值4900亿

重磅!河南圈定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 2020年产值4900亿

发布时间:2019-08-20

大河财立方消息 8月19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意见提出,将围绕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打造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河南各地均有涉及。

意见提出发展目标为↓↓↓

到2020年,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建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结构由2018年的65.9∶33∶1.1调整到62∶36.7∶1.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8∶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市场需求,粮经饲结构调整到59.1∶38.5∶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5∶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为完成上述目标,意见中提出了多项保障措施:

财政

省级财政统筹现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落实用地政策,运用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畜禽养殖、规模化粮食生产等项目用地。

土地

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用地。

金融

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

开展优质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落实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省财政以奖代补政策。

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聚焦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投资对象,引导和促进我省特色农业发展。

支持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工商资本

支持工商资本下乡,鼓励工商资本重点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建设产业基地,构建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质量。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政、税收、农业用地用电用水、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特色保险、承担涉农项目、开展经营等方面按规定予以支持。

科技

 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向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倾斜。

 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国内种业企业。

支持我省南繁基地建设,推进优势特色农业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在示范基地实现全程信息化、物联网可视化;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灾害预警、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

园区建设

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

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全国农业对外开放高地。划定和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依托现代园区创新农业生产管理制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下附全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

豫政办〔2019〕44号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促进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树牢大食物观、大农业观、大生态观、大市场观,着力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粮食安全和现代高效农业相统一。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优势特色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建成一批规模化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4900亿元;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粮经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结构由2018年的65.9∶33∶1.1调整到62∶36.7∶1.3,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3%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3.8∶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5年,优势特色农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产值达到6500亿元;产业结构基本适应市场需求,粮经饲结构调整到59.1∶38.5∶2.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4.5∶1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实现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二、重点任务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经营规模化要求,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为重点,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

       (一)建设优质小麦基地。在豫北强筋小麦适宜区和豫中、豫东强筋小麦次适宜区72个县(市、区、农场),豫南沿淮弱筋小麦适宜区8个县(区),引导发展优质强筋、弱筋小麦。到2020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力争发展到1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000万亩左右,基本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需求。

       提升生产基础条件,优先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布局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重点向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区域倾斜。强化示范带动,在优质专用小麦适宜区建设一批示范县,推广小麦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和统防统治。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应用小麦烘干、专仓收储、节水灌溉、物联网、现代植保、绿色防控等装备,推进优质专用小麦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延伸小麦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储备局、中储粮河南分公司)

       (二)建设优质花生基地。以沿黄及黄河故道优质大果花生区32个县(市、区)和豫南、豫西、豫西南优质小果花生区40个县(市、区)为重点,发展花生产业。到2020年,全省优质花生发展到23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发展到200万亩,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3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到2025年,全省优质花生发展到2500万亩左右,其中高油酸花生发展到750万亩,建设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1000万亩,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左右。

       建设一批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逐步提高高油酸花生良种供应能力,推动高油酸花生大面积种植。开展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建设一批优质花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基地,推广花生单品种集中连片种植、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止黄曲霉素污染、节水控膜降耗等标准化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提升花生产品加工能力,以建设正阳花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快建设全省花生产后干燥、冷藏、分选等初加工设施,支持发展花生油品、食品精深加工,培育知名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粮食和储备局)

       (三)建设优质草畜基地。加快优质草畜重点县发展,强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做强肉牛产业,做优奶产业,做大羊产业。支持优质草畜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制种供种能力。到2020年,全省新增优质肉牛40万头、优质生鲜乳40万吨、肉羊70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发展到300万亩左右;到2025年,比2020年新增优质肉牛120万头、优质生鲜乳100万吨、肉羊230万只左右,优质饲料作物发展到600万亩左右,将我省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草畜生产基地和牛羊肉、乳制品加工销售集散地。

       1、肉牛基地。加快母牛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在洛阳、南阳等豫西、豫南浅山丘陵地区培育壮大母牛繁育基地,支持存栏母牛10头以上养殖场(户)带动存栏母牛10头以下养殖场(户)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快肉牛育肥基地建设,支持驻马店、焦作、南阳、商丘等平原地区建设500头以上标准化肉牛育肥基地,加快推进大型肉牛规模养殖基地项目建设,提升肉牛供应能力。完善母牛养殖、规模育肥和屠宰加工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订单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2、奶源基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国办发〔2018〕43号),以沿黄区域和豫南、豫东、豫西南“一带三片”30个奶业大县为重点,建设奶业优势区。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支持乳品企业自建、联建一批存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奶牛场,提高奶源自给率。支持奶牛家庭牧场、奶农合作社等中小牧场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奶畜规模养殖企业自建、联建或合作建设乳制品加工厂。扩大巴氏鲜奶生产规模,鼓励乳品企业生产低温奶,完善从生鲜乳生产运输到低温乳制品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全程冷链体系,不断提高优质巴氏鲜奶供应能力。支持规模奶牛场建设智慧牧场,提高牧场智能化水平。发展奶业新业态,鼓励建设休闲观光牧场等,展示奶业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群众消费信心。在豫西、豫西南、豫北浅山丘陵区积极发展奶山羊产业,建设奶山羊优势区。(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3、肉羊基地。巩固发展豫东肉羊传统优势产区,积极培育“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深山区和黄河滩区)肉羊新兴优势产区。重点在汝州、宁陵等41个县(市、区)加快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一批存栏30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能力,大力发展羊肉精深加工,推进肉羊屠宰标准化,优化羊肉产品结构。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引进应用新技术、设备和工艺,加强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力争培育1—2个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羊肉品牌。(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4、饲草基地。重点在邓州、荥阳等69个牛羊养殖大县加快推进粮改饲步伐,不断扩大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发挥我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推广青贮、氨化、微贮等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加快完善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收集、运输、加工、储存、利用体系,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启动实施十万亩优质牧草示范园工程,加快发展饲料用杂交构树种植,推进优质饲草料基地试点建设,努力打造沿黄滩区优质饲草产业带。(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

       (四)建设优质林果基地。以豫西、豫西南、豫南山区为重点,建设一批优质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等经济价值高、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林果产业。到2020年,全省苹果、猕猴桃、核桃、油茶、杜仲、油用牡丹分别发展到260万亩、30万亩、360万亩、90万亩、60万亩、50万亩;到2025年,分别发展到280万亩、60万亩、450万亩、110万亩、120万亩、90万亩左右。

       1、苹果基地。在灵宝等3个优质苹果基地县(市、区),加快低产老果园改造,推广矮砧密植高标准生产技术。提高苹果冷藏能力,在三门峡市新建一批万吨以上储藏能力的冷库。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集生产、加工、休闲等于一体的现代苹果产业园,打造农业三产融合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2、猕猴桃基地。以西峡县为中心,辐射带动淅川、内乡、南召、桐柏、卢氏等县发展优质猕猴桃。加强果园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生产示范基地。提高猕猴桃贮藏能力,在猕猴桃主产地建设一批冷藏专用气调库。强化科技支撑,鼓励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西峡县设立试验站,开展技术攻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3、核桃基地。以卢氏等12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低产核桃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核桃基地。培育卢氏核桃、济源核桃、内乡核桃等知名品牌,支持核桃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4、油茶基地。以新县等8个县(区)为重点,发展优质油茶,加快老油茶园改造,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油茶基地。培育油茶知名品牌,支持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5、杜仲基地。以荥阳等17个县(市、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杜仲良种苗木繁育基地,提高杜仲苗木繁育能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杜仲栽培示范基地。支持杜仲加工企业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6、油用牡丹基地。以孟津等15个县(市)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油用牡丹基地,支持牡丹籽油、精油、面膜、花茶、牡丹饼等精深加工企业发展。(责任单位:省林业局、商务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五)建设优质蔬菜基地。以内黄、扶沟、社旗等50个蔬菜大县为重点,稳定蔬菜面积,提高设施蔬菜装备水平,提升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全省设施蔬菜发展到44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450万亩左右,冬春季节蔬菜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强化示范带动,打造内黄县“三平台一基地”(蔬菜质量安全监测平台、博览园科技展示平台、果蔬城产品销售平台和放心菜工程基地)、扶沟县“两园一基地”(科技示范园、交易物流园和绿色菜生产基地)示范平台,建设一批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区、露地蔬菜规模化示范园区等,改造或推广应用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机械卷帘等设施装备,组织开展名优新品种、机械化示范,应用生态栽培和绿色防控技术,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蔬菜集约化育苗基地,提高集约化育苗水平。(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科技厅)

       (六)建设优质花木基地。以鄢陵等27个花木大县为重点,大力发展观赏绿化苗木和月季、牡丹、菊花、蜡梅、玉兰等优质特色花木生产,做大做强花木产业。到2020年,全省花木发展到23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300万亩左右。

加快优质特色花木生产基地建设,在全省花木大县,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一批观赏绿化苗木和月季、牡丹、菊花、蜡梅、玉兰等特色花木标准化生产基地,完善水利、电力、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强化科技支撑,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设一批花木种质创新中心和种质资源库,加强花木新品种引进、选育与繁育推广,加快品种创新和技术创新,增强花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搭建苗木花木交易展示平台,办好中国·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和中国·南阳月季文化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等展会活动,创建一批特色花木小镇和国家重点花文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花木专用农资生产、花木物流、花木精深加工及花木生态旅游等产业,提升我省花木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责任单位:省林业局、文化和旅游厅、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

       (七)建设优质茶叶基地。以信阳等茶叶优势区为核心,辐射带动桐柏、内乡等县(区)发展优质茶叶。到2020年,全省茶园发展到24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250万亩左右。建设一批千亩以上的集中连片高标准茶叶示范基地,改造老茶园,发展无性系茶园、生态茶园等。加快茶叶结构调整,合理调配绿茶高、中、低档比例,调整绿茶、红茶、黑茶、青茶、白茶等产品结构。提升清洁化生产线、茶园耕作修剪采摘机具等装备水平。建设一批休闲观光茶园,发展茶体验、茶旅游、茶园认领、茶树认养等多样化服务。(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文化和旅游厅)

       (八)建设优质食用菌基地。以卢氏、西峡、泌阳等37个食用菌大县为重点,发展优质食用菌产业。到2020年,全省食用菌年产量达到580万吨;到2025年,达到700万吨左右。

       发展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一批面积不低于150亩(立体种植的品种按种植层数折算成面积)的优质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提高机械化作业、病虫害防控、田间预冷、烘干设备水平。支持食用菌菌种、菌棒工厂化生产,提高生产工艺水平。支持西峡县扩大食用菌出口,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改造和引进生产设备,加强信息化平台、质量检测体系、品牌、冷链物流建设等。(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商务厅、市场监管局、郑州海关)

       (九)建设优质中药材基地。以卢氏、嵩县、淅川、新县等42个县(市、区)为重点,发展优质中药材。到2020年,全省中药材发展到500万亩;到2025年,发展到600万亩。

       加快推进大宗中药材及濒危名贵中药材发展,建设一批种植规模在千亩以上的大宗、道地药材示范基地,形成一批重要中药材产业集聚区。提升苗种繁育能力,在中药材重点种植区域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苗种繁育基地,夯实中药材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对珍稀濒危道地中药材品种的保护、筛选、提纯复壮、组织培养和扩繁推广。推动融合发展,支持中药材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形式,建立企业与农户之间紧密的联结机制。发展中药材衍生产业,支持药食同源中药材产业化发展,支持中医药美容、护肤等系列产品研制生产及市场开发,支持中兽药、中药材饲料和中药材植物源农药研发及市场开拓。推动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生态建设、健康养老等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厅、文化和旅游厅)

       (十)建设优质水产品基地。以信阳、沿黄稻区为重点,在全省22个稻田生态宜渔区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以大、中型水库为重点,发展以净水、生态、休闲为主的水库绿色渔业;对省级水产良种场进行升级改造,扩大优质苗种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到100万亩,建设水库绿色渔业示范基地12个,苗种自给率由60%提高到75%;到2025年,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力争达到150万亩,实现大型水库绿色渔业生产全覆盖,苗种自给率达到90%以上。

       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创建,依托基层组织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示范基地集中连片种养、标准化生产和订单生产。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建设水库渔业增殖放流站、休闲渔业基础设施、电子商务营销系统、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监测系统等。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开展品牌创建,拉长产业链条。围绕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水库绿色渔业,加强水产良种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省级水产良种场,提升水产良种供应能力。(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水利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抓手,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内容,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抓好抓实。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细化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二)强化政策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支持力度,省级财政统筹现有涉农资金,集中用于支持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落实用地政策,运用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农业结构调整,保障畜禽养殖、规模化粮食生产等项目用地。在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新增建设用地年度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安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用地。(责任单位: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厅)

       (三)创新金融服务。支持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积极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开展优质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落实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省财政以奖代补政策。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基金,聚焦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投资对象,引导和促进我省特色农业发展。支持农业企业上市融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

       (四)吸引工商资本。支持工商资本下乡,鼓励工商资本重点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建设产业基地,构建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质量。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后形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财政、税收、农业用地用电用水、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特色保险、承担涉农项目、开展经营等方面按规定予以支持。(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税务局、发展改革委、林业局、地方金融监管局、水利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保监局、省电力公司)

       (五)强化科技支撑。鼓励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的重大问题开展科研攻关,重大科技项目向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倾斜。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培育国内种业企业。支持我省南繁基地建设,推进优势特色农业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加强产业技术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智慧农业,在示范基地实现全程信息化、物联网可视化;综合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灾害预警、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生产经营科学决策等提供服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

       (六)推进三产融合。开展农林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农业三产融合平台,创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纵向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电子商务;横向拓展相关产业,大力推进副产物综合利用、休闲农业、优势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农业附加值,积极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

       (七)加强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步构建国家、省、市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高起点规划建设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全国农业对外开放高地。划定和建设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创建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平顶山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依托现代园区创新农业生产管理制度,打造现代农业发展高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厅、林业局)

       (八)加快主体培育。贯彻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豫办〔2018〕11号),综合运用土地、财税、金融、保险等多种政策工具,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公益性综合性农业公共服务组织、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加快建立多元主体、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财政厅、林业局、供销社、地方金融监管局、河南银保监局、省税务局)

       (九)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巩固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推动确权成果在政策补贴、土地流转、抵押贷款等领域的运用,支持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覆盖面,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林业局、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局)

       (十)加强考核评价。把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考核指标体系,通过指标评价、现场观摩、述职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进行考核,对考核先进的地方省级在分配资金时给予适当激励,对考核落后的予以通报批评。(责任单位: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局、财政厅、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郑州海关)

附件: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基地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9年8月3日

       

 



4000-365-960